首页文化详情

陕西迷糊戏缘何在新疆兵团唱出新花样

来源网络2023-02-26 18:36:50 66

  乌鲁木齐2月22日电 题:陕西迷糊戏缘何在新疆兵团唱出新花样

  作者 史玉江

  立春以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芳草湖农场的社区文化活动室,二胡、板胡、笛子等乐器声相互交错,乐队和演员们正排练着群众喜爱的“新疆迷糊”曲目。

狄家人一代传一代,将迷糊戏作为看家本事传下来。 李华北 摄
狄家人一代传一代,将迷糊戏作为看家本事传下来。 李华北 摄

  迷糊戏,原称眉户,眉户又称“迷胡”“清曲”,为陕西省的主要戏曲剧种之一,山西、河南、甘肃等省也有流行,在中国戏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起源有两说:一说它源出陕西的眉县、户县,因地而得名;一说它源出陕西的华阴、华县,因曲调悦耳动听而被称为迷人的戏,简称“迷戏”。人们也许要问,源于陕西的地方特色剧种,何以在数千公里之外的五家渠市得以传承并唱出“新花样”?

  狄氏家族在痴迷中传承

  在芳草湖农场迷糊戏传承人狄光照的家中,面对记者,只见这位身板硬朗、面颊黝黑的60余岁老人手持三弦,拉开幅度,扯着嗓子喊唱起来。

每逢重要节日,当地都会组织剧团成员排练节目。 李华北 摄
每逢重要节日,当地都会组织剧团成员排练节目。 李华北 摄

  狄氏族谱记载,清道光8年(1828年),甘肃镇藩县(现民勤县)狄家老二、老三,牵着骆驼,背着羊皮卷子,穿沙漠,走戈壁,一直向西迁徙。两人日行夜宿,大半年后来到呼图壁河下游。兄弟二人白日垦殖筑家,夜晚为排遣乡愁和孤寂,常会扯上几嗓子。“唱着唱着就迷糊了。”狄家后人这样解释迷糊戏的由来。

  若干年后,狄家人丁兴旺,老二家养了6个儿子,其中老六迷糊戏唱得最好,并在当地组戏班子,把迷糊戏作为营生,在芳草湖、新湖、呼图壁一带走唱。

迷糊戏演出。 芳草湖农场供图
迷糊戏演出。 芳草湖农场供图

  从狄发富兄弟徒步进疆,家谱序列为:河、发、有、生、春、光、明、宝八代传人。此后,狄家人一代传一代,将迷糊戏作为看家本事传下来。

  “当时老百姓的婚、丧、嫁、娶,都请我父亲狄春辉去演唱。”狄光照说,他听着父亲的戏长大,10岁随父学艺,17岁时已是芳草湖迷糊戏班的台柱子。

  “在不断地弹唱过程中,我学会了改词,怎么唱观众爱听;后来还加了新元素,比如新疆本地民族音乐。”狄光照介绍。

66岁的高飞元是芳草湖农场的一名退休教师,“吹拉弹敲”样样精通。 芳草湖农场供图
66岁的高飞元是芳草湖农场的一名退休教师,“吹拉弹敲”样样精通。 芳草湖农场供图

  狄光照始终保留着爷爷传下来的三弦。那浸透着几辈人心血的迷糊戏,在他的痴迷里得以传承。

  传入新疆有历史背景

  据相关资料记载,眉户戏传入新疆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清政府在新疆屯田,大量屯民进入新疆。尤其到了清后期,左宗棠、刘锦堂率领大批陕甘籍将士抵御沙俄入侵。战争结束后,这批将士多落户当地。另一方面,由于陕甘一带频发自然灾害和战乱,使大批人口进入新疆。这些人将当地的眉户戏带到新疆,经流传演变成新疆迷糊戏。

  狄氏家族将眉户戏传入新疆并得以世代传承的故事就是在上述大的历史背景下的特殊事例。

  近日,《渭南日报》刊载了《华阴迷胡唱凉州》的文章。作者崔晓极这样写道:武威当今的资料这样说,眉户戏(从陕西华阴)传入河西以来,就与当地传统民间小戏融合渗透,成为河西走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普及最深的外来剧种。新疆的有关资料这样写,眉户戏流传于甘肃武威地区,原籍甘肃武威的狄氏祖辈们,自清朝末年进疆后带至新疆,代代传承流传至今。那就是说华阴人把该戏唱到武威,武威人接棒当了二传手,把它又传播到边疆。

  20世纪初,该戏在新疆北部伊犁、昌吉等区域甚至南疆部分地区出现。兴盛时,无论城镇还是乡村,每逢重大节日、婚丧嫁娶,当地百姓会用不同的形式来演绎。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变化,几乎家家会唱几句“迷糊”的状况悄然发生变化,并开始衰落。

当地通过迷糊戏展现当代生活。 芳草湖农场供图
当地通过迷糊戏展现当代生活。 芳草湖农场供图

  挖掘保护后开枝散叶

  2007年以来,第六师五家渠市组织力量对迷糊戏抢救、挖掘、整理。2008年6月,该师市申报的眉户戏(迷糊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狄光照没料到,祖辈传下的迷糊戏,得到了国家的保护。此后,狄氏家族就像一股绳拧得更紧了,他们成立家族委员会,狄光照是顾问,主要负责迷糊戏的家族传承。

  目前的芳草湖农场,仅狄氏一族就有上千人,一些广为流传的剧目,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能哼唱几段。经过近200年的演变,迷糊戏在五家渠市芳草湖农场、新湖农场、红旗农场等地盛行。

  近10年来,当地着手编撰《新疆眉户(迷糊)戏专辑》书籍,建迷糊戏传习所,为迷糊戏的传播打下基础。

  出于对迷糊戏的热爱,芳草湖农场职工蒋兆贵和退休职工朱金贵、严则存等迷糊戏传人主动承担起这项工作。他们在农场走访老艺人、收集迷糊戏文曲谱。“我骑摩托车,半年跑遍了农场所有连队。”

  忙于家族传承的狄氏第五代传承人狄光照,将负责迷糊戏传习所的重任交到蒋兆贵手中。蒋兆贵将以前和他一起唱戏的26位老艺人和一些迷糊戏爱好者聚集起来,组织排练并经常在该农场演出。

  蒋兆贵等人还常带着传习所演员到五家渠市、呼图壁县、昌吉市等地,和当地的戏曲团体相互交流、学习。随着迷糊戏剧团的壮大,许多年轻人也加入进来。

  近年来,当地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小曲子进课堂”等活动,迷糊戏演员们走进校园,给学生们教授唱法和乐器弹奏的基础知识,发展小演员近百人。

迷糊戏在汇聚中国五湖四海民众的新疆兵团形成了独有的特色。 芳草湖农场供图
迷糊戏在汇聚中国五湖四海民众的新疆兵团形成了独有的特色。 芳草湖农场供图

  在新疆兵团唱出“新花样”

  66岁的高飞元是芳草湖农场的一名退休教师,“吹拉弹敲”样样精通。2020年被推选为芳草湖农场戏曲协会主席和迷糊戏协会负责人。

  高飞元在迷糊戏传习所发现乐队的乐器种类较少,伴奏音色单调,就把家里的扬琴、二胡、唢呐等乐器带到乐队,供伴奏时使用。

  “眼跟手走,心跟体走。”迷糊戏传习所演员宋平宗在社区文化活动室耐心地讲解着舞蹈分解动作。他说,“我将广场舞元素融入其中,希望碰撞出更多火花。”

  每逢重要节日,当地都会组织剧团成员排练新节目,每个成员集思广益,推敲唱词,用民众更易接受的形式,通过迷糊戏展现当代人的生活。

  “曲调还是那个曲调,但伴奏声更悦耳了,唱词也不再凄楚悲伤,更多是对当代生活的描述和展望。”芳草湖农场相关负责人介绍。

  曾经是排解乡愁、自娱自乐的民间弹唱小调,经过世代的传唱、创新,新疆迷糊戏在流变过程中吸收新疆曲子戏、秦腔等剧种的一些艺术因素,在汇聚中国五湖四海民众的新疆兵团形成了独有的特色。

  每年夏秋等季节,吃过晚饭后,人们不约而同走到芳草湖农场文化广场,几人凑成一堆,有拉、有弹、有唱,累了就会有人替换。这些人,不着装,不化妆,很随意。随着夜幕降临,唱到“迷糊”时就回家休息。

  在第六师五家渠市,走进广场、公园,不难听到迷糊戏的弹唱声音,三弦、板胡、二胡的旋律与独特的唱腔让人精神气爽。(完)

【编辑:岳川】
标签:
随机快审展示 刷新 快审榜
加入快审,优先展示

加入VIP

发表评论

  • * 评论内容:
  •  

精彩评论

  • 无任何评论信息!
提交站点
提交文章
提交小程序
提交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