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详情

将文物定格 与历史对话

来源网络2022-11-09 02:17:15 66

  我国藏宝、赏宝的传统很悠久,影响极深。可是,藏宝、赏宝固然可以怡情,却很难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而科学的知识体系对于现代化国家建设与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摄影是推进文明发展的奇妙工具,以摄影关注、聚焦中国的历史文物,追求的是收获知识、提升审美。在观赏和拍摄文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文物制造的智慧、装饰的精巧和岁月的痕迹。

  从在大学考古专业学习摄影,到现在从事文物摄影40余年,我的感触很多。每当有朋友向我咨询文物摄影的事,我总是强调:文物摄影并不只是一个技术性工作。有个现象可以证明,近年来,尽管专业化的数字影像设备已经在文博单位普及,可是文物摄影的普遍水平并未随设备的提升而提升。由此可见,面对作为文化遗产的一件件历史文物,要静心感受、潜心学习、倾心表达,这样才能真正拍摄出文物的底蕴和风采。

  懂得摄影的朋友都知道,摄影不是绝对客观的记录。如何以摄影表现文物,关键取决于拍摄者——如果历史和文物知识缺乏,可能连如何摆放都不知道。在拍摄时,我们不能以道听途说、网上戏说为依据,否则即使在展厅拍摄展柜里的文物,虽没有摆放和布光问题,也一定抓不住影像表现的重点。

  所谓的文物相关知识,无非是历史、文物常识,以及美术知识。尤其是关于文物本体——造型、纹饰和肌理的知识,最好能多了解一些。比如器型上细小的改变,器身上微妙的起伏,这些都有可能体现时代特色或地域特征。对此有所了解之后,摄影者就可以比较准确地选择拍摄角度,同时为恰当的布光提供依据。

  用光对摄影来说很重要,而对文物摄影来说,更是神韵之所在。在文物摄影中,最好的用光是看不到光线,并且文物的立体感、质感和韵味达到最佳,没有刻意的“斧凿”痕迹。只有如此,文物摄影才能呈现出画面真正的“净”。

  文物照片不是摄影师的个人艺术表达,而是服务于科研、展览、传播等工作的影像文献。因此,文物摄影应力争做到“信达雅”。具体来说,即准确表现器型,真切表现质感,充分表现纹饰,恰当表现历史文化韵味和美感。只有做到这些,摄影者才能真正拍出合格且耐看的文物摄影作品。

  (作者:祁庆国,系北京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

  光明日报

【编辑:卞立群】
标签:
随机快审展示 刷新 快审榜
加入快审,优先展示

加入VIP

发表评论

  • * 评论内容:
  •  

精彩评论

  • 无任何评论信息!
提交站点
提交文章
提交小程序
提交公众号